|
英国留学 | 突发!剑桥拟不再公布考试排名,只为防止学生“过度学习”!知名教授强烈反对!
2017年:剑桥开始允许学生选择“退出”(opt-out),即不让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公开张贴的名单上。 2021年:大学正式停止了在评议会大楼外公开张贴学位成绩的做法,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但学生在收到成绩单时,仍然会被告知自己的具体排名。 现在(计划最早下学年开始实施) :最新的改革提议更进一步,计划不再自动向学生提供排名信息。学生如果想知道自己的排名,需要主动向学校提出申请才能获取。同时,顶尖表现的学生仍将获得学术奖项。 这次改革并非孤立事件。据报道,大学的一个特别工作组还在审议其他旨在促进学习生活平衡的措施,包括: ○ 取消周末lecture课(Weekend lectures) ○ 将所有教学活动限制在早8点到晚8点之间 ○ 考虑引入“休息周”(Break weeks)
这项改革提议,如同在平静的康河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了强烈的反响,形成了观点鲜明的两大阵营。 支持方观点(以大学官方和部分学生代表为主): 核心理由: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福祉。剑桥大学教育事务副校长巴斯卡尔·维拉(Bhaskar Vira)教授明确表示,改革旨在“帮助管理工作量,减少学生往往自我施加的竞争压力”,同时“维持剑桥赖以成名的高标准”。她认为,现行体系让学生“持续与同龄人进行比较”,这种文化“不仅削弱了对成功的认可,也可能导致高分学生为了年复一年保持顶尖成绩而承受不可持续的压力”。取消自动排名,是为了创造一个“更具支持性、更平衡的学术环境”,同时“保留剑桥教育的严谨性”。 支持者认为,现代教育理念应当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心理健康,而非仅仅聚焦于排名的竞争。取消排名是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必要调整。
反对方观点(以部分资深学者和传统主义者为主): 核心理由: 担忧学术标准下降和学位“贬值”。剑桥大学克莱尔学院(Clare College)宗教哲学教授道格拉斯·赫德利(Douglas Hedley)措辞严厉地批评这些变化是“对我们世界知名大学文化的系统性攻击”。他认为,“‘心理健康’的理由只是一个幌子,背后隐藏着有害且危险的议程”,这种“平等主义的教条”如果导致学位被“去合法化”(delegitimised),反而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痛苦。 竞争是动力: 批评者认为,适度的竞争压力,甚至是所谓的“过度学习”(overwork),正是进入并立足于顶尖精英学府所必需的特质。这些世界级名校的使命就是培养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现实世界中脱颖而出的人才。如果大学不再强调竞争和区分度,那么其教育的意义何在? “过度保护”担忧: 前古典学教授大卫·巴特菲尔德(David Butterfield)甚至在去年因此类趋势而辞职。他曾撰文指出,取消公开排名“扼杀了大学的大部分竞争精神”,是出于“避免让学生个人尴尬的愿望”,是一种对学生的“婴儿化”(infantilisation)。 “政治正确”: 有评论质疑,这些举措是否只是迎合某种“政治正确”的信号,而对学生的真正成长和未来发展并无益处,甚至可能有害。
剑桥大学的这一潜在改革,以及其背后的争论和更广泛的成绩通胀背景,对我们计划赴英留学的中国学生,尤其是志在 G5 等顶尖名校的学生,有哪些提示? ① 英国顶尖大学依旧“高压”且“严谨” 无论排名是否取消,剑桥、牛津等 G5 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严谨的学术训练、高强度的学习要求、对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不太可能发生根本性改变。副校长维拉也强调要“维持高标准”和“保留严谨性”。申请和就读这些学校,依然需要极其优秀的学术能力、强大的自律性和抗压能力。不要因为“取消排名”、“关注心理健康”等字眼,就对其学术挑战性产生误判。 ②“软实力”与“独特性”愈发重要 在成绩通胀和排名可能淡化的趋势下,仅仅拥有高分 GPA 和标准化考试成绩,越来越难以在激烈的申请竞争中让你稳操胜券。招生官们日益看重分数之外的综合背景——它不仅能真实展现你的学术热情、探索深度和个人潜力,更能为你的个人陈述(PS)和面试环节提供闪光的素材与话题。
|




